产品目录 | Product catalog

近日,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提案由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专家牵头,得到了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大力支持,是全球的第1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
该国际标准基于超级电容器在电力储能领域的技术路线、应用现状,分析现有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在电力储能领域的差距和不足,提出未来标准规划建议,将对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器标准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超级电容器具有很好的电气特性、超长的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以及高水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力储能领域具备取代锂离子电池的潜力,特别是在电力调频、平抑功率波动和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国在超级电容储能技术领域处于先进水平,已成功建成了全球的第1个5MW超级电容火储调频示范项目、全球容量最大的16MW全超级电容储能调频示范项目。目前,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装机容量已突破1GW,且增长迅速,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规模将达到5GW~10GW。
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储能用超级电容器成功实现研发、生产、应用全产业链闭环,将有力支撑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也为全球未来储能市场提供中国标准化解决方案。
第1章 概 述(LY809电力每日要闻“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1.1 系统说明
LY809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24-2010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采用嵌入式系统XPE及稳定可靠的SSD固态硬盘,整机采用进口模块化开关电源及自主研发的高保真、大功率开关功放,采用美国*新型高速DSP,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器件FPGA开发的新一代一体化继电保护测试仪。广泛适用于电力、铁路、石化、冶金、矿山、航空等行业的科研生产和电气试验。
整机通过国际电磁兼容EMC认证测试以及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认证,整机具备优良的自身保护措施,电压短路报警、电流开路提示、机壳接地检测以及外部高压引入报警等等,有力保证了现场测试使用可靠。
主机采用内部框架式结构,有效避免了插件式结构带来抗震性差的缺点,并使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现场维护。
1.2 面板说明(LY809电力每日要闻“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1.2.1 前面板
① | 9.7英寸真彩LCD触摸显示器,全中文Windows风格操作界面。 |
② | 功能键盘 |
③ | 网络接口,USB接口 |
1. 2.2 输出面板
① | 电流输出通道。注意:输出直流电流时,请将小三相Ia、Ib、Ic对地短接! |
② | 电压输出通道。 |
③ | 开入量通道: 1、2、3、4 |
④ | 告警指示 |
⑤ | 开出量通道 |
⑥ | 开入量通道: 5、6、7、8 |
1. 2.3 开关量
开入量输入端子上的1、2、3负端相互隔离,并与电压、电流输出端子中的公共端“N"以及地线(如面板、机箱)均不相通。开入端子对于空接点和电位(10-250V)兼容。但对带电接点的输入具有方向性。
如图所示,1、2、3、4接低电位(-),负端接带电接点的高电位(+),计算机才能检测到接点状态的翻转。若反接,所检测到的将始终是闭合状态。
1.3 系统标准配置
LY809系列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主机 | 一台 |
LY809系列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操作软件 | 一套 |
便携式计算机(选购项) | 一套 |
喷墨打印机及打印电缆(选购项) | 一套 |
双绞线 | 两根 |
电力专用测试导线 | 一包 |
电源线 | 一根 |
操作说明书 | 两本 |
铝合金包装箱 | 一个 |
第2章 技术参数及性能特点(LY809电力每日要闻“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2.1 技术参数
交流电压源输出 | ||||
输出量程 | 6相 AC(L-N) | 6×0...130 V | ||
3相AC(L-L) | 3×0...260 V | |||
功率 | 6×130 V (L-N) | 6×65 VA max | ||
3×260 V (L-L) | 3×130 VA max | |||
准确度 | <0.07%rd +0.03%rg at 0...130 V | |||
分辨力 | 1mV | |||
交流电流源输出 | ||||
输出量程 | 6相 AC(L-N) | 6×0...30 A | ||
1相AC(3L-N) | 1×0...100 A | |||
功率 | 6×30 A(L-N) | 6×220 VA max | ||
1×30 A(L-N) | 1×450 VA max | |||
1×100 A(L-N) | 1×1000 VA max | |||
准确度 | <1 mA at 0.2 ...0.5 A | |||
<0.07%rd + 0.03%rg at 0.5 ...20 A | ||||
<0.14%rd + 0.06%rg at 20 A ...max | ||||
分辨力 | 1mA | |||
其他 | ||||
频率 | 量程 | 5...1000 Hz | ||
准确度 | <0.001 Hz at 0...65 Hz | |||
<0.01 Hz at 65...450 Hz | ||||
<0.02 Hz at 450...1000 Hz | ||||
分辨力 | 0.001 Hz | |||
相位 | 范围 | -360°...360° | ||
准确度 | <0.2° | |||
分辨力 | 0.1° | |||
计时功能 | 计时量程 | 0.1 ms ... 1.5×105 s | ||
计时精度 | <1 ms | |||
直流源输出 | ||||
直流电压 | 量程 | 0...300 V/180 W | ||
精度 | <10 mV at 0.5 ... 5 V | |||
<0.5% at 5 ...300 V | ||||
直流电流 | 量程 | 0..20 A/300 W | ||
精度 | <5 mA at 0.2 ... 1 A | |||
<0.5% at 1 ... 20 A | ||||
时间同步 | ||||
GPS | 接口类型 | 航空座,选配KSGPS装置 | ||
端口数量 | 1 | |||
直流测量 | ||||
电压测量:±0-10V | ||||
电流测量:±4-24mA | ||||
辅助直流电压源 | ||||
量程 | 0...300 V/0.6 A | |||
开入量 | ||||
数量 | 8 对 | |||
兼容电压 | 0 V...250 V | |||
开出量 | ||||
数量 | 4对 | |||
容量 | 250V/3A (AC/DC) | |||
谐波 | ||||
叠加次数 | 2...20次 | |||
供电电源 | ||||
交流电压 | 220V±20% | |||
供电范围 | 85V...264V 交流 | |||
功率 | 2000 VA | |||
供电频率 | 47 Hz...65 Hz | |||
工作环境条件 | ||||
工作温度 | -20℃…70℃ | |||
湿度 | ≤95%,无凝露 | |||
其他 | ||||
重量 | 17.5 kg | |||
尺寸 | 360×480×190(mm) | |||
联机接口 | RJ45 | |||
显示屏 | 9.7寸真彩液晶显示 | |||
2.2 性能特点(LY809电力每日要闻“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采用高效的进口模块化电源和自主研发的高保真数字功放,整机输出率大,重量轻。
采用9.7寸TFT(1024×768)真彩液晶触摸屏。
12个通道同时输出,即同时输出不同幅值、频率、相位的六路电压及六路电流。
波形显示功能,可显示本机输出的波形或外部设备输入的波形。
0-300V/0.38A可程控辅助直流电源输出。
可对各类型电压、电流、频率、功率、阻抗、谐波、差动,同期继电器等分别以手动或自动方式进行测试,可以模拟各种故障类型进行距离、零序保护装置定值校验及保护装置的整组实验。具备GPS触发功能及进行备自投、快切等自动装置测试。
采用特别散热部件,主机内置四个大功率排风扇,采用温度保护检测措施,使得功放在大电流,长时间工作下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电流源本身具备开路保护功能及开路报警功能,电压源具备过载、短路保护功能,输出具有削顶失真检测功能,误接线判定报警自锁保护功能。
界面风格友好快捷,先在业界采用快捷键方式操作试验。
采用100M网卡进行上下位机数据通讯,使得上位机操作实时性有大幅度提高,下位机软件升级速度也大幅提升。
更加方便快捷的幅值,相位全软件校准。
既可联机(电脑)操作,又可脱机运行。
2.3 辅助直流
可以作为独立的辅助直流电源给保护装置供电,在主界面辅助直流功能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辅助直流电压输出,范围是0V~300V。
1、Close DC:将辅助直流源关闭;
2、DC:设置实际辅助直流输出(0V~300V)。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坚持“统筹协调、继承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创新构建“电力学科带领、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技术学科体系,全面厘清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绘制形成技术学科图谱,邀请行业内外优势力量以学科建设为锚点,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
公司技术学科体系一级学科基本沿用国家标准,二、三级学科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创新设置,根技术为支撑二级学科发展的底层技术基座,具备跨三级学科应用的普适性特征。该体系具体包含6个一级学科、28个二级学科、105个三级学科、121项底层根技术。其中,电气类包括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12个二级学科、56个三级学科、54项根技术。非电气类包括5个一级学科和16个二级学科、49个三级学科、67项根技术。
公司技术学科建设立足于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依托学科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坐标系,厘清各主体创新发展定位,系统梳理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并明晰技术现状、演进趋势及突破方向,可为电网企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筑牢根基。将学科建设融入科技规划,发挥学科建设辐射带动作用,可系统协同多方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中长期有组织科研布局,补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助力电网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高地;同时,学科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此贯通人才培养全链条,可更有针对性地锻造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带军人才集群。
公司将深入推进学科建设落地实施,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开展技术创新与学科共建,完善资源优化配置与有序竞争机制,统筹推进公司科技创新科研力量布局、重大任务攻关和资源平台建设,并组织各直属科研单位和省级电力公司积极联合外部优势科研资源,稳步提升原创技术策源能力。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