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 Product catalog

国网乐亭县供电公司汀流河镇供电所徐伟杰、张涵予在暴雨来临前到沿河村庄进行线路巡视,全力保障强降雨天气下周边居民安全稳定用电。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乐亭县境内滦河水位上涨,防汛形势严峻。为确保河道周边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汛期群众用电无忧,该公司以“防大汛、抢大险、保供电"为目标,全面打响防汛保电攻坚战。
结合历史危险点,该公司全面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南部沿海地带、滦河两岸配电室防水情况、线路杆塔基础、重点单位的供用电设施运行状况。截至目前,完成6个沿海、沿河供电所其供电辖区的电杆护坡处理工作。
为确保线路稳定运行,该公司全面加强巡视,累计开展红外测温500余次;结合城区排水能力,对城区住宅小区低洼处配电室、配电箱、电缆沟等配电设备开展排查,督导用户加强自主产权线路设备运维管理,并协助用户按时完成整改工作;主动与县政府防汛办和各乡镇对接,合理调整3条排洪站点供电线路的巡视周期,组织开展针对性运维管理,保证可靠供电。
据悉,为确保应急准备不会出现问题,该公司组建15支应急抢修队伍,共计96人24小时待命,配置潜水泵5台、发电车1辆、发电机18台,15辆应急抢修车辆维护到位,确保汛情发生时快速反应。
下一步,国网乐亭县供电公司将持续关注雨情水情变化,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制度,以‘汛不停、人不撤’的决心,全力守护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为全县安全度汛贡献电力力量。
一、产品概述(SFQ新型电力设备“三倍频交流耐压发生器"售后有保障)
变压器和互感器的感应耐压试验是保证变压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一项重要试验。变压器绕组的匝间、层间、段间及相间绝缘的纵绝缘感应耐压试验,则是变压器绝缘试验中的重要项目。基于纵绝缘试验中的特殊性,需要通过施加倍频电源装置,以提高绕组间绝缘的试验电压,从而达到耐压试验的目的。
是为满足上述要求而设计制造,经过广大用户使用证明:其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能较好地满足变压器、互感器感应耐压试验的需要。
二、工作原理(SFQ新型电力设备“三倍频交流耐压发生器"售后有保障)
由三台单相变压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一
三台单相变压器的一次绕组接成星形,二次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因为加在一次绕组上的电压较高,铁芯饱和,三台单相变压器磁通中都有基频分量和三倍频分量,三台单相变压器二次开口三角形连接使基频分量相抵消,从而实行开口三角的倍频电压输出,并通过绕组外接单相调压器,即可实现三倍频电压的调节。
三、技术参数(SFQ新型电力设备“三倍频交流耐压发生器"售后有保障)
容 量KVA | 输入电压(三相) | 输出电压 | 输出电流 | 外形尺寸 | 质 量 |
3 | 380V | 260V | 20A | 450×250×320 | 40kg |
5 | 380V | 400V | 20A | 470×260×320 | 50KG |
12 | 380V | 560V | 25A | 490×260×335 | 78kg |
24 | 380V | 640V | 30A | 680×280×400 | 150kg |
四、使用方法(SFQ新型电力设备“三倍频交流耐压发生器"售后有保障)
为分体式设备。即三倍频发生器和三倍频控制装置,并设有过滤保护,电流表、三倍频输出、电压表,以进行监视和便于使用,其控制装置面板上接线柱与主机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按接线图将本装置接入线路中,注意设备接地)
工作电源输入 | 三倍频三相输入 | 单相150HZ | 单相150HZ | 接地 |
单相220V | 380V | 输入 | 输出 |
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接通电源,合上空气开关,则控制装置绿色指示灯亮。
2、将调压器回零,启动红色按钮,则三倍频发生器通电运行,调压器等待升压。
3、将调压器调压至试验所需电压值且严密监视控制装置中的电流和电压值,并作好详细记录。
4、如在试验过程中,被试品出现匝间、层间或段间、相间绝缘击穿现象,则控制回路中试验电流增大,继电器可立即跳闸,断电。
5、试验完毕,将调压器退回零位。
五、外接补偿问题:(SFQ新型电力设备“三倍频交流耐压发生器"售后有保障)
对容性负载如高压试验变压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可不外接补偿,或外接感性补偿。对感性负载,一般外接容性补偿,其补偿值为感性负载容量的50%。
本设备请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本产品免费保修壹年。
1、发生器 一台
2、使用说明书 一份
3、合格证 一份
4、试验报告 一份
5、产品保修卡 一份
今年来,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捷报频传:国内第1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3、4号机位建成,检测能力达先进水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启动;大唐南澳勒门Ⅰ扩建风电场全容量并网,总装机容量突破120万千瓦;濠江“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多个项目竣工,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南海之滨,116台海上风机在广东汕头海域列阵转动,将浩荡海风转化为绿色电能。这座拥有385公里海岸线的城市,以“标准先行、技术赋能、全链协同"的发展路径,为全国海上风电产业树立榜样,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所言“这里将定义未来30年海上风电技术标准"。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