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 Product catalog

特变电工承建的美姑黄茅埂150MW风电场,黄茅埂风电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差悬殊,在开工伊始便遇到六大难题,一是项目处于海拔高达3850米,二是常年浓雾弥漫,能见度不到5米,三是高山峻岭,深沟壑,重覆冰,临电线路覆冰直径80cm。四是冬季长达135天,年均霜期125天。五是项目境内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冰雹、暴风雨、泥石流、干旱、低温等。六是能频发强雷电,造成严重的雷电灾害。
凭借过硬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特变电工形成了独份的一、二、三、四QS管理标准化体系,2018年9月,美姑黄茅埂风电场验收顺利通过,75台单机容量2MW的风力发电机组全部投产。按照风电项目固有的建设周期,要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投运,难度较大。特变电工员工克服严寒缺氧、水土不服、气候反常等不利条件,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用一年半的时间攻克了多道难关,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在海拔3800米的美姑县建起了一座高山风电场。
第1章 特点与技术参数(LY808六相微机继保测试仪方便携带和操作)
一节主要特点
1、满足现场所有试验要求。既可对传统的各种继电器及保护装置进行试,也可对现代各种微机保护进行各种试验,特别是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和备自投装置,试验更加方便和。
型具有标准的四相电压,三相电流同时输出,电压125V、相,电流40A/相。三相电流并联可达120A。
2、 各种技术指标*达到电力部颁发的DL/T624-1997《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的标准。
3、 单机独立运行,内置高性能工控机,主频300--600MHz,内存512M,硬盘4--12G,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
4、 国内同行业首先采用进口拉丝不锈钢面板,不锈钢键盘,同时采用触摸式鼠标,克服了轨迹球鼠标操作不灵活、容易损坏的缺点,并选用8.4寸,分辨率为800×600的TFT真彩显示屏,使得单机整体操作方便自如,经久耐用。
5、 主控板采用DSP+FPGA结构,16位DAC输出,对基波可产生每周2000点的高密度正弦波,大大改善了波形的质量,提高了测试仪的精度。
6、 功放采用高保真线性功放,既保证了小电流的精度,又保证了大电流的稳定。
7、 采用USB接口直接和PC机通讯,无须任何转接线,方便使用。
8、 可连接笔记本电脑运行。笔记本电脑与工控机使用同一套软件,无须重新学习操作方法。
9、 具备GPS同步试验功能。装置可内置GPS同步卡(选配)通过RS232口与PC机相连,实现两台测试仪异地进行同步对调试验。
10、 配有独立直流辅助电压源输出,输出电压分别为110V(1A),220V(0.6A)。以提供给需要直流工作电源的继电器或保护装置使用。
11、 具有软件自校准功能,避免了要打开机箱通过调整电位器来校准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精度的稳定性。
二节 技术参数(LY808六相微机继保测试仪方便携带和操作)
技术参数
1、交流电流源:
相电流输出(有效值): 0--40A/相 精度:0.2%
三相并联输出(有效值): 0--120A/三相同相位并联输出
相电流长时间允许工作值(有效值): 10A
每相大输出功率 :420VA
三相并联电流大输出功率 :900VA
三并电流大输出允许工作时间 :10s
频率范围: 0--1000Hz 精度:0.001Hz
谐波次数: 2--20次 相位:0--360° 精度:0.1°
2、直流电流源:
电流输出: 0--±20A/相 精度 0.2%
3、交流电压源:
相电压输出(有效值): 0--125V/相 精度:0.2%
线电压输出(有效值): 0--250V
相电压/线电压输出功率 : 75VA/100VA
频率范围: 0--1000Hz 精度:0.001Hz
谐波次数: 2--20次 相位:0--360° 精度:0.1°
4、直流电压源:
相电压输出幅值:0--±150V 精度:0.2%
线电压输出幅值:0--±300V
相电压/线电压输出功率: 90VA/180VA
5、开关量端子:
开关量输入端子: 8对
空接点: 1--20mA,110V装置内部有源输出
电位翻转: 0--6VDC为低电平
15--250VDC为高电平
开关量输出端子:4对,空接点 遮断容量:110V/2A,220V/1A。
6、时间测量范围:
范围:1ms--9999s 测量精度:1ms
7、体积重量:
体积: 365(mm )×400(mm )×195 (mm ) 约18Kg
8、电源:
AC220V±10% 50Hz 10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蜀道难》可能是对四川省大凉山最生动的描述。进场道路全长32公里,爬升高度近2000米,低压低氧、潮湿寒冷都给道路施工带来了极大难度。为此,特变电工设计、技术及安质部门先后十几次进行实地勘探和技术论证,最终修建的道路承载了约1000多辆重型设备运输车辆安全通行,单体最重车辆约100吨,长56.8米。在交通、道路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将数百公里长的电缆等设备安全运输到山上,克服运输难关。
从公司到事业部,再到项目部,特变电工形成了自己的三级监管体系,职责清晰,多部门配合,有效推进各项检查,缩短建设周期。在建设过程中,塔材无法依靠机械运到山上,为缩短运输导致的工期延误,经过设计优化降低塔材重量,改用骡马运输。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