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 Product catalog
近年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相当于10个三峡工程。柔性直流输电可控性高、灵活性强,是认可的远海风电送出最佳技术方案,为开发远海风电提供技术支撑。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对技术经济性要求很高,且海上运行环境恶劣,对设备可靠性、紧凑化要求苛刻,陆上直流输电技术难以适用。突破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关键技术与装备,是解决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与高效送出难题,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打造能源转型动力引擎,攻克系统、装备、平台、运维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创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构网送出技术,研制出百万千瓦级高经济性适海型柔性直流换流装备,有力推动远海风电柔性直流技术的发展。
它是海上风电并网的“高效中继站",让海上风电并网更可靠更经济。公司研制了百万千瓦级高功率密度适海型柔性直流换流器,最高参数可达±500kV/3000MW,装备抗振强度提升60%,功率密度达8MW/m^3。
它是海上风电并网的“稳定调节器",让海上风电并网更友好。公司研发了国际第1个构网型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实现海上风电与电网的源网友好协同,第1次实现了海风新能源对电网的主动支撑。该成果可将离岸数百公里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稳定、高效送入陆上电网,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为满足远距离海运的需求,公司提出了“组件-模块-阀塔多层级阻尼配置抗振减振"方法,并对波浪、洋流、海风等多种海况进行模拟,完成海运抗振等效测试。该技术采用远程监测和智能化检修技术,实现海上换流站无人值守和便捷化运维,年度检修时间由常规的两周缩短至4天。

一、概述(LYDZJ电力试验行业标准“通用型真空滤油机"适用于各种电力设备)
为适应电力维修部门现场检修各类高低压带油设备的需要,我们参考日本加藤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以DL/T521-93-2002真空净油机使用导则为指导,设计具有体积小,比例重量轻、移动方便、噪声低、连续工作时间长,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各电厂、电站、变电所、电器制造厂、工矿企业过滤变压器油、透平油、40℃以下机油、液压油、润滑油,机油,等等多种油液中的水份、气体和杂质的理想设备。
二、主要用途(LYDZJ电力试验行业标准“通用型真空滤油机"适用于各种电力设备)
1、本机可用于各类油浸变压器、油浸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少油继路器,进行现场滤油及补油。
2、本机可用于对上述设备进行现场热油循环干燥,尤其是对油浸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少油断路器的热油循环干燥更为有效。
3、本机可用于对密封油浸设备进行现场真空注油和补油及设备抽真空。
4、本机还可以用于对轻度变质的变压器油进行再生净化,使其性能达到合格油标准。
三、主要特点(LYDZJ电力试验行业标准“通用型真空滤油机"适用于各种电力设备)
本机与国际国内的同类产品相比较有如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是同类产品重量的二分之一。
2、改进完善了油气分离的设计。利用真空进油,装设了管状旋转喷油器,减少了阻力,回旋速度快,增加了油气分离效果。
4、根据用户的需要,净油器部分的过滤介质由特制精滤芯为过滤介质,特制精滤芯为无纺密纸做成,当发现过滤慢时只需剥掉外面一层无纺密纸即可。
多能,这是本机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本机在现场使用,并利用原来的带油设备做储油罐,使热油循环本机与设备之间,这样便使滤油、再生、热油循环干燥三种功能同时进行,省工、省时、确为一举三得。

四、工作原理(LYDZJ电力试验行业标准“通用型真空滤油机"适用于各种电力设备)
真空净油机是根据水和油的沸点不同而设计的,它由真空加热罐、精滤器、冷凝器、初滤器、水箱、真空泵、排油泵以及电气柜组成。真空泵将与真空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外界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油经过入口管道进初滤器消除较大的颗粒,然后进入加热罐内,经过加热到40-75℃的油通过自动油漂阀,此阀是自动控制进入真空罐内的油量进出平衡。经过加热后的油液通过喷翼飞快旋转将油分离成半雾状,油中的水份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连续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内的水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排油泵排入精滤器通过滤滤芯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从而完成真空滤油车迅速除去油中杂质、水份、气体的全过程,使洁净的油从出口处排出机外。
五、使用说明(LYDZJ电力试验行业标准“通用型真空滤油机"适用于各种电力设备)
连接好进出油管油路,接通380V,接好地线,检查各电路是否连接可靠,各油路阀门是否打开,准备无缺后再进行操作程序;点动真空泵,使泵内的油能正常运行,再使真空泵连续运转。当真空表面达到表定时,可打开进油阀,直至真空缸内下视窗看见油面时,即启动排油泵开关,开始排油过滤杂质,油路正常循环,打开加热器开关,挥发油中水份,如果油中水份较多时,真空缸内油沫会增高,此时必须打开放气阀控制适应的真空度,待水份减少、油下降后关闭放气阀,使真空度达到极限。此时要注意各仪表的反应,如果压力表读数大于0.3MPA时,说明滤油器内滤芯表层杂质太多,需要去掉表层滤纸即可,工作完毕后,参看原理示意图,打开放气阀使真空度达到正常大气压,排完缸内的油,剩下的油从放油阀放出,防止下次使用时,混入不同型号的油中。
六、技术标准;
性能及参数 | 参数选型列表 | |||||||||||||||||||||
LYDZJ 3000 | LYDZJ 4800 | LYDZJ 6000 | LYDZJ 7500 | LYDZJ 9000 | LYDZJ 12000 | LYDZJ 18000 | LYDZJ 30000 | LYDZJ 60000 | ||||||||||||||
工作 参数 | 击穿电压KV | ≥100 | ≥120 | |||||||||||||||||||
流量L/MIN | ≥3000 | ≥ 4800 | ≥6000 | ≥7500 | ≥9000 | ≥12000 | ≥18000 | ≥30000 | ≥60000 | |||||||||||||
真空度 | 极限(表计)pa | ≤100 | ||||||||||||||||||||
工作(表计)pa | ≤400 | |||||||||||||||||||||
工作压力(mpa) | ≤0.35 | |||||||||||||||||||||
工作噪音(db) | ≤100 | ≤150 | ≤200 | |||||||||||||||||||
含水量mg/㎏ | ≤7 | |||||||||||||||||||||
含气量% | ≤0.3 | |||||||||||||||||||||
清洁度NAS | ≤8 | |||||||||||||||||||||
B值 | ≥6 | |||||||||||||||||||||
色级度 | ≥3 | |||||||||||||||||||||
过滤精度um | 0.5—0.8 | |||||||||||||||||||||
电加热功率KW | 50 | 60 | 75 | 95 | 110 | 150 | 180 | 360 | 600 | |||||||||||||
总功率KW | 70 | 80 | 100 | 120 | 150 | 300 | 320 | 480 | 750 | |||||||||||||
电源电压V | 380V | |||||||||||||||||||||
进出口径 | G3/4〃 | G1〃 | G1.25〃 | G1.5〃 | ||||||||||||||||||
油温范围 | 40℃-75℃ | |||||||||||||||||||||
平均没故障工作时间 | h≥5000 | |||||||||||||||||||||
连续工作时间 | h≥200 | |||||||||||||||||||||
净油机重量(㎏) | 300 | 380 | 480 | 620 | 750 | 900 | 1200 | 1600 | 2000 | |||||||||||||

浙江金华500千伏潘村输变电站工程投运,为浙江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添保障。
工程新建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变电站通过4回500千伏线路与1000千伏兰江变电站、500千伏双龙变电站形成环网结构,为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力馈入浙中电网提供重要输电通道。
潘村变电站是国内第1座零米以上全装配式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应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模块化建设2.0版技术清单中的14项技术,坚持“主要设备更集成、二次系统更智能、预制装配更高效更加绿色环保"的技术理念,以工业化手段代替传统手工湿作业。工程应用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的装配式防火墙、装配式围墙等预制构件,电气设备选用了高效节能变压器、预制光缆、预制电缆等定制式成品,站内主控通信室等8个单体建筑均采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成品墙板围护体系"模式。通过机械化施工与标准化建造,变电站建设效率大大提高。
“我们将前期加工好的预制零部件运输到现场,再用机械化手段拼装,减少了高空作业风险和现场工序交叉的情况,使工程整体投运时间提前近4个月。"
据了解,潘村输变电工程还为配套建设的浙江单体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源东6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提供并网消纳通道,进一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源东6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投产后,将通过220千伏线路并入潘村变电站,年供电量预计可达7.2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48吨。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